• 首  页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行业工作
  • 职业培训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展览论坛
  • 《清洁》杂志
  • 国际交流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清洁技术
  • 行业专家
  • 行业推优
  • 政策标准
  • 产品备案公示
  • 下载专区
  • 品牌展播
首  页 >> 国际交流 >> 浏览文章

东京与上海公厕现况比较与启示

发布时间:2016-06-16 来源: 点击率:

      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城市,在代表上海的洋洋词汇中,“公共厕所”受到的社会关注并不起眼。然而,公共厕所作为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,既是一个城市环境卫生的侧面体现,更是衡量“服务型政府”的重要标杆。

  日本东京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“公厕革命”,其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,受到社会各方面好评。公共厕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,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。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日本东京的公共厕所发展、设置和管理现况,找出值得借鉴之处,以期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上海的公共厕所管理,并凭借这一“文明关键词”在国际化大城市行列中更加凸显特质。

  日本公厕发展上的革命和协会引导

  弹丸之地的东京,公共厕所触目皆是,走入任一间公共厕所,墙壁、地砖、水斗无一不干燥清洁,见不到一个滴水的龙头、一个污秽的马桶、一扇损坏的门扉。如今东京的公共厕所之清洁度、便利度、先进度已列世界前茅,但数十年前却并非如此。

  1.民众诉求推动公厕改革

  20世纪60年代,日本开始出现蹲式马桶(日式厕所),当时的普及率仅为9%;进入70年代,坐式马桶(西式厕所)从首都东京开始辐射向全日本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首都东京的许多公共服务设施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改善,脏污、昏暗、恶臭的公厕却备受诟病,这种与城市发展相当不匹配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,以致当时的市民较少使用公共厕所。

  70年代后,生活水平更加不断提高,东京人对公共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,公共厕所就是其间的重要一环。国民对改善公厕现状的强烈诉求,促使全日本范围内将“公厕革命”列入地方行政的重要事务加以实施。

  2.日本“公厕革命”影响辐射世界

  为了进一步推动及延续“公厕革命”,1985年非营利组织“日本厕所协会”在东京成立。协会成立伊始,提出了“创造厕所文化”的口号,并长期致力于厕所文化的创新、舒适的厕所环境创造、与厕所相关的社会课题研究的深化等。为进一步深化组织管理的理念,协会每年举行一次“最佳厕所”评选,由化学家、医生、环保专家、社会名人和用户代表等组成专家团,综合考评厕所文化及环境创新。由于名额有限,评选要求非常严格。

  该组织的首届讨论会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“日本厕所日”,在这一天举行多种多样宣传“厕所文化”的活动,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被装扮一新,厂商也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关产品。“日本厕所日”继而在世界范围引起反响,2001年,总部位于新加坡的“世界厕所组织”成立。

  东京与上海公厕现状比较

  中心区域公厕数量比较

  1.东京中心区域公共厕所为6900余处

  如果将公共厕所的数量作为评判“城市便捷度”指标之一的话,从这一点来看,东京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跻身前列。根据google地图提供的“厕所地图•东京都区域”进行统计,截至2013年11月,被视为东京核心的“东京都23区”622.99平方公里范围内,各类公共厕所合计共6900余处,每平方公里超11处。

  即便如此,面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,东京人已开始担心起公共厕所数量不够的问题了。目前,预计6年后的赛事举办期间将有超过25万人赴现场观赛,而比赛场地大多集中在直径8公里的范围内。这一区域内的公共厕所数量是否足够?临时或增设公共厕所已成为现下的一大课题。

  2.上海市中心区域环卫公厕为2700余处

  近年来,上海不断加大公厕建设,加强公厕管理。随着上海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,公共厕所的设施、管理有了较大改善,中心城区大部分固定公厕实行定人管理,部分公厕实行男女分开保洁,同时做到高峰时段见脏就扫。在开放时间上,各区根据如厕人流量的情况,合理配置公共厕所的服务时间,黄浦、徐汇、长宁等区对老式居住区公共厕所,实行定人管理,并提供24小时服务。

  对比目前上海的实情,全市现有环卫公厕2700余处,从数量上来看尚不足“东京都23区”的一半。由于在数量分布上的“先天不足”,如厕难问题在各区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,具有一定普遍性。

分享至:
通知公告
  • 关于开展内审员培训-售后服务管理师的通知
  •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授权实操培训基地合作
  • 关于举办首期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
  • 关于设立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实操基地的通
  • 关于开展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教程录制 暨授
  • 关于组建“清洁与维护创新技术课题组”的通
行业工作
  • 清洁产品流通管理规范与供应链认证————
  • 售后服务管理师培训及体系运用 9月24日 下
  • 关于举办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的通
  • “CCIS4000人员能力评价暨清洁工程运维师宣
  • 海陆一体化!合作期16年北海海城环卫PPP项
  • 参编征集 |《清洁环卫环境行业品牌建设评价
  • 垃圾热解炉应用场景解读
  • 社区信息采集服务专业能力评价 | 积极推进
品牌展示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英文版 | 会议室

清洁清洗行业CEO群 117043101  清洁清洗净化技术交流群 117062738  电话:86-010-68470878  传真:86-010-68434104  邮编:100048  邮箱:cpccsc@126.com
版权所有 @ 2009-2012 中国清洁网

东京与上海公厕现况比较与启示

      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城市,在代表上海的洋洋词汇中,“公共厕所”受到的社会关注并不起眼。然而,公共厕所作为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,既是一个城市环境卫生的侧面体现,更是衡量“服务型政府”的重要标杆。

  日本东京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“公厕革命”,其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,受到社会各方面好评。公共厕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,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。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日本东京的公共厕所发展、设置和管理现况,找出值得借鉴之处,以期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上海的公共厕所管理,并凭借这一“文明关键词”在国际化大城市行列中更加凸显特质。

  日本公厕发展上的革命和协会引导

  弹丸之地的东京,公共厕所触目皆是,走入任一间公共厕所,墙壁、地砖、水斗无一不干燥清洁,见不到一个滴水的龙头、一个污秽的马桶、一扇损坏的门扉。如今东京的公共厕所之清洁度、便利度、先进度已列世界前茅,但数十年前却并非如此。

  1.民众诉求推动公厕改革

  20世纪60年代,日本开始出现蹲式马桶(日式厕所),当时的普及率仅为9%;进入70年代,坐式马桶(西式厕所)从首都东京开始辐射向全日本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首都东京的许多公共服务设施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改善,脏污、昏暗、恶臭的公厕却备受诟病,这种与城市发展相当不匹配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,以致当时的市民较少使用公共厕所。

  70年代后,生活水平更加不断提高,东京人对公共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,公共厕所就是其间的重要一环。国民对改善公厕现状的强烈诉求,促使全日本范围内将“公厕革命”列入地方行政的重要事务加以实施。

  2.日本“公厕革命”影响辐射世界

  为了进一步推动及延续“公厕革命”,1985年非营利组织“日本厕所协会”在东京成立。协会成立伊始,提出了“创造厕所文化”的口号,并长期致力于厕所文化的创新、舒适的厕所环境创造、与厕所相关的社会课题研究的深化等。为进一步深化组织管理的理念,协会每年举行一次“最佳厕所”评选,由化学家、医生、环保专家、社会名人和用户代表等组成专家团,综合考评厕所文化及环境创新。由于名额有限,评选要求非常严格。

  该组织的首届讨论会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“日本厕所日”,在这一天举行多种多样宣传“厕所文化”的活动,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被装扮一新,厂商也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关产品。“日本厕所日”继而在世界范围引起反响,2001年,总部位于新加坡的“世界厕所组织”成立。

  东京与上海公厕现状比较

  中心区域公厕数量比较

  1.东京中心区域公共厕所为6900余处

  如果将公共厕所的数量作为评判“城市便捷度”指标之一的话,从这一点来看,东京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跻身前列。根据google地图提供的“厕所地图•东京都区域”进行统计,截至2013年11月,被视为东京核心的“东京都23区”622.99平方公里范围内,各类公共厕所合计共6900余处,每平方公里超11处。

  即便如此,面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,东京人已开始担心起公共厕所数量不够的问题了。目前,预计6年后的赛事举办期间将有超过25万人赴现场观赛,而比赛场地大多集中在直径8公里的范围内。这一区域内的公共厕所数量是否足够?临时或增设公共厕所已成为现下的一大课题。

  2.上海市中心区域环卫公厕为2700余处

  近年来,上海不断加大公厕建设,加强公厕管理。随着上海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,公共厕所的设施、管理有了较大改善,中心城区大部分固定公厕实行定人管理,部分公厕实行男女分开保洁,同时做到高峰时段见脏就扫。在开放时间上,各区根据如厕人流量的情况,合理配置公共厕所的服务时间,黄浦、徐汇、长宁等区对老式居住区公共厕所,实行定人管理,并提供24小时服务。

  对比目前上海的实情,全市现有环卫公厕2700余处,从数量上来看尚不足“东京都23区”的一半。由于在数量分布上的“先天不足”,如厕难问题在各区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,具有一定普遍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