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  页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行业工作
  • 职业培训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展览论坛
  • 《清洁》杂志
  • 国际交流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清洁技术
  • 行业专家
  • 行业推优
  • 政策标准
  • 产品备案公示
  • 下载专区
  • 品牌展播
首  页 >> 《清洁》杂志 >> 浏览文章

湖南永兴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

发布时间:2016-06-28 来源: 点击率:

“两年多没回家,现在村里变化好大,原来的破旧杂屋不见了,泥巴路没有了,房前屋后有花有树,路边也装上了路灯,刚进村我差点迷路了。”湖南永兴县便江镇碧塘村村民刘金芳惊喜地打量着“陌生”而美丽的家乡。

  如同从画中走出的精致民居,昨日却还是一片脏乱差。2012年9月起,永兴县从“乡村洁净”行动着手,通过打造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“永兴模式”,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村“屋内一般般、屋外脏乱差”的旧面貌。

  数百万吨垃圾彻底清零

  改变旧面貌关键在于人,在这场乡村洁净行动中,永兴县首先从改变乡村群众生活方式着手。2012年10月15日,永兴县召开县、乡、村三级扩大会议,专题部署动员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县迅速铺开,并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使永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“把老祖宗丢下的垃圾都清出来运走了,村里彻底变了个样,生病的也少了,现在村里没有一个小孩生手足口病了。”80多岁的高亭镇大源村村民刘代义打趣地说,当时,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,足足清理出200多车垃圾,原先的“垃圾场”被彻底清零,改造成为了篮球场。据统计,永兴全县共拆除违章搭建3270处,清除积存垃圾245.6万吨,清理河道、沟渠1560多公里,一次性解决了沉积多年的垃圾成堆问题,不仅改善了农村的面貌,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和卫生理念。

  便江镇松柏村村民谢冬花从家里出来,径直走向村里的垃圾亭,把装满垃圾的袋子分门别类扔进垃圾桶。“刚开始的时候不太习惯集中倒垃圾,现在适应了。”谢冬花笑着说,以前自家垃圾只会往外倒,夏天蚊蝇成群,冬天臭气熏天。现在通过简单分类后,将自家不能处理的垃圾按照可燃、不可燃、有害三类投放到村组垃圾亭,每天垃圾车定时清运村里的垃圾,村里变干净了,空气也变清新了。据悉,如今该县的垃圾集中收集、处理率已达到95%以上。

 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,巩固环卫整治效果,永兴县还组建“百人宣讲团”,深入农村开展1000堂文明素养教育“面对面·点对点”宣讲活动,并通过文艺演出、电影放映等多种方式,让文明新风拂遍整个乡村。

  长效机制保障乡村洁净

  洁净乡村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,也不是“应付检查”的一次性工程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可持续发展,需要长效机制作保障。

  据介绍,永兴县制定了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》《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》等制度,并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评机制。同时,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、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,实行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、乡镇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组、组干部包户的工作包干制度。

  “除了责任到人,我们还建立协同督查考核机制。通过明察暗访、实地查看等形式,对全县各个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每月一考核、一排名,每季一通报、一点评。乡镇及单位的考核结果与包干的县领导挂钩,村组和农户的考核结果直接与驻村干部及村组干部的下乡补助、绩效工资挂钩,同奖同罚,严格兑现。”永兴县环卫所所长江浩说。

  据了解,2013年来,该县每年兑现乡镇以奖代投资金350余万元,14名主抓农村环境卫生的乡镇副职得到提拔重用,有38名乡村干部因工作不力受到组织处理和行政处分。通过责任落实和考评制度的完善,永兴县的农村卫生环境有了显著而持续的改观。

  环境治理引入市场运作

  在湘阴渡智能环卫中转站建设的项目监控指挥中心,工作人员正对垃圾收集、清运、处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。“我们为环卫车辆配备GPS、车载视频等感知设备,坐在监控指挥中心可以对全县74台垃圾车、清洗车的运行轨迹和垃圾清运效果进行实时监控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
  这样先进高效的运行系统背后,是市场运作模式在支撑。永兴县引入了垃圾处理特许经营BOT模式,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桑德环境(000826,股吧)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,针对城乡垃圾收运工作,该公司投资1.01亿元,建成垃圾中转站4个、村组垃圾收集亭3952个,投放垃圾分类桶26147个,购买环卫车辆74台。

  此外,永兴县按照“政府出资,部门监管、作业外包,市场运作”的模式,以每年552.8万元的价格将县城主要街道、背街小巷、城中村的清扫保洁作业权承包给了株洲宏利德清扫保洁有限公司,实行“全天候、全覆盖”保洁,而环卫部门则负责定期督查考核。

  如今,全县每户居民拥有一个垃圾分类箱、每个自然组建有一个垃圾收运点、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垃圾压缩中转站,并购置135台大中型垃圾收运车辆、1000辆小斗车。实现了环卫设备设施全覆盖、管理监督全方位、垃圾治理无死角的目标,永兴县广大乡村旧貌换上了新颜。

分享至:
通知公告
  • 关于开展内审员培训-售后服务管理师的通知
  •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授权实操培训基地合作
  • 关于举办首期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
  • 关于设立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实操基地的通
  • 关于开展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教程录制 暨授
  • 关于组建“清洁与维护创新技术课题组”的通
行业工作
  • 清洁产品流通管理规范与供应链认证————
  • 售后服务管理师培训及体系运用 9月24日 下
  • 关于举办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的通
  • “CCIS4000人员能力评价暨清洁工程运维师宣
  • 海陆一体化!合作期16年北海海城环卫PPP项
  • 参编征集 |《清洁环卫环境行业品牌建设评价
  • 垃圾热解炉应用场景解读
  • 社区信息采集服务专业能力评价 | 积极推进
品牌展示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英文版 | 会议室

清洁清洗行业CEO群 117043101  清洁清洗净化技术交流群 117062738  电话:86-010-68470878  传真:86-010-68434104  邮编:100048  邮箱:cpccsc@126.com
版权所有 @ 2009-2012 中国清洁网

湖南永兴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

“两年多没回家,现在村里变化好大,原来的破旧杂屋不见了,泥巴路没有了,房前屋后有花有树,路边也装上了路灯,刚进村我差点迷路了。”湖南永兴县便江镇碧塘村村民刘金芳惊喜地打量着“陌生”而美丽的家乡。

  如同从画中走出的精致民居,昨日却还是一片脏乱差。2012年9月起,永兴县从“乡村洁净”行动着手,通过打造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“永兴模式”,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村“屋内一般般、屋外脏乱差”的旧面貌。

  数百万吨垃圾彻底清零

  改变旧面貌关键在于人,在这场乡村洁净行动中,永兴县首先从改变乡村群众生活方式着手。2012年10月15日,永兴县召开县、乡、村三级扩大会议,专题部署动员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县迅速铺开,并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使永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“把老祖宗丢下的垃圾都清出来运走了,村里彻底变了个样,生病的也少了,现在村里没有一个小孩生手足口病了。”80多岁的高亭镇大源村村民刘代义打趣地说,当时,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,足足清理出200多车垃圾,原先的“垃圾场”被彻底清零,改造成为了篮球场。据统计,永兴全县共拆除违章搭建3270处,清除积存垃圾245.6万吨,清理河道、沟渠1560多公里,一次性解决了沉积多年的垃圾成堆问题,不仅改善了农村的面貌,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和卫生理念。

  便江镇松柏村村民谢冬花从家里出来,径直走向村里的垃圾亭,把装满垃圾的袋子分门别类扔进垃圾桶。“刚开始的时候不太习惯集中倒垃圾,现在适应了。”谢冬花笑着说,以前自家垃圾只会往外倒,夏天蚊蝇成群,冬天臭气熏天。现在通过简单分类后,将自家不能处理的垃圾按照可燃、不可燃、有害三类投放到村组垃圾亭,每天垃圾车定时清运村里的垃圾,村里变干净了,空气也变清新了。据悉,如今该县的垃圾集中收集、处理率已达到95%以上。

 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,巩固环卫整治效果,永兴县还组建“百人宣讲团”,深入农村开展1000堂文明素养教育“面对面·点对点”宣讲活动,并通过文艺演出、电影放映等多种方式,让文明新风拂遍整个乡村。

  长效机制保障乡村洁净

  洁净乡村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,也不是“应付检查”的一次性工程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可持续发展,需要长效机制作保障。

  据介绍,永兴县制定了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》《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》等制度,并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评机制。同时,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、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,实行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、乡镇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组、组干部包户的工作包干制度。

  “除了责任到人,我们还建立协同督查考核机制。通过明察暗访、实地查看等形式,对全县各个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每月一考核、一排名,每季一通报、一点评。乡镇及单位的考核结果与包干的县领导挂钩,村组和农户的考核结果直接与驻村干部及村组干部的下乡补助、绩效工资挂钩,同奖同罚,严格兑现。”永兴县环卫所所长江浩说。

  据了解,2013年来,该县每年兑现乡镇以奖代投资金350余万元,14名主抓农村环境卫生的乡镇副职得到提拔重用,有38名乡村干部因工作不力受到组织处理和行政处分。通过责任落实和考评制度的完善,永兴县的农村卫生环境有了显著而持续的改观。

  环境治理引入市场运作

  在湘阴渡智能环卫中转站建设的项目监控指挥中心,工作人员正对垃圾收集、清运、处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。“我们为环卫车辆配备GPS、车载视频等感知设备,坐在监控指挥中心可以对全县74台垃圾车、清洗车的运行轨迹和垃圾清运效果进行实时监控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
  这样先进高效的运行系统背后,是市场运作模式在支撑。永兴县引入了垃圾处理特许经营BOT模式,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桑德环境(000826,股吧)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,针对城乡垃圾收运工作,该公司投资1.01亿元,建成垃圾中转站4个、村组垃圾收集亭3952个,投放垃圾分类桶26147个,购买环卫车辆74台。

  此外,永兴县按照“政府出资,部门监管、作业外包,市场运作”的模式,以每年552.8万元的价格将县城主要街道、背街小巷、城中村的清扫保洁作业权承包给了株洲宏利德清扫保洁有限公司,实行“全天候、全覆盖”保洁,而环卫部门则负责定期督查考核。

  如今,全县每户居民拥有一个垃圾分类箱、每个自然组建有一个垃圾收运点、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垃圾压缩中转站,并购置135台大中型垃圾收运车辆、1000辆小斗车。实现了环卫设备设施全覆盖、管理监督全方位、垃圾治理无死角的目标,永兴县广大乡村旧貌换上了新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