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  页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行业工作
  • 职业培训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展览论坛
  • 《清洁》杂志
  • 国际交流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清洁技术
  • 行业专家
  • 行业推优
  • 政策标准
  • 产品备案公示
  • 下载专区
  • 品牌展播
首  页 >> 解决方案 >> 浏览文章

更广泛地推行水消毒技术

发布时间:2016-07-07 来源: 点击率:

    消毒是给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19世纪中叶,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水质与人体健康直接联系起来,正是认识到严重危害生命的霍乱、伤寒、痢疾等传染病是微生物通过饮用水传播的。20世纪初发现氯可以灭活水传致病微生物后,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,成为本世纪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技术进步之一。但自20世纪70 年代发现氯消毒产生“三致”物质以后,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消毒问题,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。由于氯消毒产生“三致”物质,并且不能有效杀灭隐孢子虫及其孢囊,因此其他高效消毒剂或消毒技术日益受到青睐,如二氧化氯、臭氧和紫外线及相关复合技术等。

    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氧化作用,能较好杀灭细菌、病毒,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,杀菌作用持续时间长,受pH影响小,可除臭、去色。其缺点是产生亚氯酸根离子 (Cl02-),二氧化氯本身也有害,且不能贮存,需现场制备。

    臭氧的消毒机理包括直接氧化和产生自由基的间接氧化,与氯和二氧化氯一样,通过氧化宋破坏微生物的结构,达到消毒的目的。其优点是杀菌效果好,用量少,作用快,能同时控制水中铁、锰、色、味、嗅。但也有产生副产物的可能。由于臭氧分子不稳定,易自行分解,在水中保留时间很短(小于30 mln),不能维持管网持续消毒效果,因此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。

    紫外线的消毒机理是利用波长254 nm 及其附近波长区域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(RNA或DNA)破坏而使细菌灭活。由于紫外线具有对隐孢子虫的高效杀灭作用和不产生副产物等特点,使其在给水处理中显示了很好的市场潜力。

    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,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2月24日颁布的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 (GBl8918—2002)中首次将微生物学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,要求对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;2003年5月4日,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联合发文要求“非典’时期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应结合实际采取加氯或紫外线、臭氧等消毒灭菌处理,出水水质粪大肠菌群数小于10 000个/L”。这标志着我国已开始重视污水消毒问题。因此深入研究水消毒的新技术和应用特点,根据处理水的不同用途,采用相应的消毒技术,达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显得十分必要。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,应该更广泛地推行安全、合理、环保、经济、有效的水消毒技术。从传统、单一的消毒工艺向组合式消毒工艺发展,各个工艺取长补短,多屏障保证人们生存环境。

分享至:
通知公告
  • 关于开展内审员培训-售后服务管理师的通知
  •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授权实操培训基地合作
  • 关于举办首期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
  • 关于设立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实操基地的通
  • 关于开展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教程录制 暨授
  • 关于组建“清洁与维护创新技术课题组”的通
行业工作
  • 清洁产品流通管理规范与供应链认证————
  • 售后服务管理师培训及体系运用 9月24日 下
  • 关于举办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的通
  • “CCIS4000人员能力评价暨清洁工程运维师宣
  • 海陆一体化!合作期16年北海海城环卫PPP项
  • 参编征集 |《清洁环卫环境行业品牌建设评价
  • 垃圾热解炉应用场景解读
  • 社区信息采集服务专业能力评价 | 积极推进
品牌展示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英文版 | 会议室

清洁清洗行业CEO群 117043101  清洁清洗净化技术交流群 117062738  电话:86-010-68470878  传真:86-010-68434104  邮编:100048  邮箱:cpccsc@126.com
版权所有 @ 2009-2012 中国清洁网

更广泛地推行水消毒技术

    消毒是给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19世纪中叶,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水质与人体健康直接联系起来,正是认识到严重危害生命的霍乱、伤寒、痢疾等传染病是微生物通过饮用水传播的。20世纪初发现氯可以灭活水传致病微生物后,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,成为本世纪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技术进步之一。但自20世纪70 年代发现氯消毒产生“三致”物质以后,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消毒问题,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。由于氯消毒产生“三致”物质,并且不能有效杀灭隐孢子虫及其孢囊,因此其他高效消毒剂或消毒技术日益受到青睐,如二氧化氯、臭氧和紫外线及相关复合技术等。

    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氧化作用,能较好杀灭细菌、病毒,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,杀菌作用持续时间长,受pH影响小,可除臭、去色。其缺点是产生亚氯酸根离子 (Cl02-),二氧化氯本身也有害,且不能贮存,需现场制备。

    臭氧的消毒机理包括直接氧化和产生自由基的间接氧化,与氯和二氧化氯一样,通过氧化宋破坏微生物的结构,达到消毒的目的。其优点是杀菌效果好,用量少,作用快,能同时控制水中铁、锰、色、味、嗅。但也有产生副产物的可能。由于臭氧分子不稳定,易自行分解,在水中保留时间很短(小于30 mln),不能维持管网持续消毒效果,因此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。

    紫外线的消毒机理是利用波长254 nm 及其附近波长区域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(RNA或DNA)破坏而使细菌灭活。由于紫外线具有对隐孢子虫的高效杀灭作用和不产生副产物等特点,使其在给水处理中显示了很好的市场潜力。

    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,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2月24日颁布的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 (GBl8918—2002)中首次将微生物学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,要求对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;2003年5月4日,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联合发文要求“非典’时期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应结合实际采取加氯或紫外线、臭氧等消毒灭菌处理,出水水质粪大肠菌群数小于10 000个/L”。这标志着我国已开始重视污水消毒问题。因此深入研究水消毒的新技术和应用特点,根据处理水的不同用途,采用相应的消毒技术,达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显得十分必要。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,应该更广泛地推行安全、合理、环保、经济、有效的水消毒技术。从传统、单一的消毒工艺向组合式消毒工艺发展,各个工艺取长补短,多屏障保证人们生存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