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  页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行业工作
  • 职业培训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展览论坛
  • 《清洁》杂志
  • 国际交流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清洁技术
  • 行业专家
  • 行业推优
  • 政策标准
  • 产品备案公示
  • 下载专区
  • 品牌展播
首  页 >> 政策标准 >> 浏览文章

一分钟深度了解“垃圾围城

发布时间:2016-07-22 来源: 点击率:
  上海等不少城市垃圾外运“以邻为壑”的行为让不少人义愤填膺,国家及地方政策频繁出台落地,专项资金不断投入,为何自家的垃圾却还是处理不了,最后走向人人喊打的偷运偷倒之路?
 
  来自哪里?
 
  如果要问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的数量只增不减,相信令人窒息的垃圾绝对能够名列前茅,甚至勇夺魁首。英、法、美、日等发达国家曾经如此,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现在仍旧如此。
 
  只增不减的垃圾来自哪里?显而易见,城市化与工业化高速推进是直接原因,工业废物、建筑垃圾、过度消费及一次性用品导致的城市及生活垃圾等,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元凶。我国目前城市化率为55%,由此可以预见,垃圾围城的矛盾将更加激化。
 
  早在2010年,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团统计结果显示,我国垃圾产量每年为10亿吨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分别为4亿吨、5亿吨,垃圾增量维持每年5%~8%的速度。五年已经过去,有业内分析认为,目前我国垃圾增量已经突破10%,垃圾总数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。
 
  一个工厂,一个快递,一碗残羹,一张废纸……如果愿意抽些时间思索一下,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,在每年10多吨的垃圾产量中,多少有一份“功劳”。
 
  去往何处?
 
  既然垃圾数量暴增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,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垃圾,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课题之一。
 
  填埋、焚烧,作为垃圾处理的两大主流方式,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适用。填埋成本虽然低下,但大量占用耕地、存在渗滤液下渗风险等制约因素,已经使其进入了瓶颈期和转折期。焚烧作为主流方式,获得了广泛推广。根据国家相关规划,全国生活垃圾焚烧能力2020年将超过40万吨/日,2025年可达50万吨/日。
 
  就现阶段而言,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%,焚烧的占5%。填埋已经临近瓶颈,焚烧又遭遇邻避困境,左也不是右也不是,如此巨量垃圾的最终归宿在哪里?
 
  以出镜率颇高的上海为例,超过2300的人口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工业垃圾,可谓“垃圾围城”的典型代表,全上海的垃圾处理厂超负荷运营,仍然力不从心,故而起了歪心思,搞起了对外输出。其实,上海也是城市垃圾处理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。
 
  但处理能力不足,不能成为以邻为壑的理由,着眼于提升处理能力,攻克研发最新无害化技术,提升垃圾焚烧透明度,做好垃圾“减法”才是“十三五”生态环保的题中之义。
 
  有何危害?
 
  数量暴涨,又无处可去,如此一来,城市垃圾所带来的危害,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阻碍。
 
  具体而言有哪些危害?占据大幅耕地、污染地下水源、土壤重金属污染、污染局部大气环境……更有甚者,不但污染环境,更直接夺人性命。去年发生的深圳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就是最好的证明,敲响了垃圾围城的警钟。
 
  2000年开始试点垃圾分类的八大城市,在16年后仍旧还是试点。按道理讲,民众环保意识已经大幅提升,国家政策法规也多次强调,缘何一个垃圾分类仍旧蜗牛般,慢吞吞,无建树,值得深思。
 
  再继续深度思考,或许,垃圾围城的真正危害,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个人的危害或一座城的悲哀,而是一个国家的兴衰。

  小编发言
 
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过:“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,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”。
 
  但亚里斯多德怎么也不可能预料到,2000年后的城市建设成这般模样,给人们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,也带来更多难以估量的垃圾。
 
  当然,为了更好生活,人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,“《吕氏春秋》有言:万人操弓,共射一招,招无不中。”对于垃圾处理的现状,在国家及地方政府、社会企业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,只会越来越好。
分享至:
通知公告
  • 关于开展内审员培训-售后服务管理师的通知
  •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授权实操培训基地合作
  • 关于举办首期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
  • 关于设立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实操基地的通
  • 关于开展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教程录制 暨授
  • 关于组建“清洁与维护创新技术课题组”的通
行业工作
  • 清洁产品流通管理规范与供应链认证————
  • 售后服务管理师培训及体系运用 9月24日 下
  • 关于举办 “清洁工程运维师” 培训考评的通
  • “CCIS4000人员能力评价暨清洁工程运维师宣
  • 海陆一体化!合作期16年北海海城环卫PPP项
  • 参编征集 |《清洁环卫环境行业品牌建设评价
  • 垃圾热解炉应用场景解读
  • 社区信息采集服务专业能力评价 | 积极推进
品牌展示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英文版 | 会议室

清洁清洗行业CEO群 117043101  清洁清洗净化技术交流群 117062738  电话:86-010-68470878  传真:86-010-68434104  邮编:100048  邮箱:cpccsc@126.com
版权所有 @ 2009-2012 中国清洁网

一分钟深度了解“垃圾围城
  上海等不少城市垃圾外运“以邻为壑”的行为让不少人义愤填膺,国家及地方政策频繁出台落地,专项资金不断投入,为何自家的垃圾却还是处理不了,最后走向人人喊打的偷运偷倒之路?
 
  来自哪里?
 
  如果要问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的数量只增不减,相信令人窒息的垃圾绝对能够名列前茅,甚至勇夺魁首。英、法、美、日等发达国家曾经如此,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现在仍旧如此。
 
  只增不减的垃圾来自哪里?显而易见,城市化与工业化高速推进是直接原因,工业废物、建筑垃圾、过度消费及一次性用品导致的城市及生活垃圾等,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元凶。我国目前城市化率为55%,由此可以预见,垃圾围城的矛盾将更加激化。
 
  早在2010年,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团统计结果显示,我国垃圾产量每年为10亿吨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分别为4亿吨、5亿吨,垃圾增量维持每年5%~8%的速度。五年已经过去,有业内分析认为,目前我国垃圾增量已经突破10%,垃圾总数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。
 
  一个工厂,一个快递,一碗残羹,一张废纸……如果愿意抽些时间思索一下,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,在每年10多吨的垃圾产量中,多少有一份“功劳”。
 
  去往何处?
 
  既然垃圾数量暴增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,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垃圾,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课题之一。
 
  填埋、焚烧,作为垃圾处理的两大主流方式,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适用。填埋成本虽然低下,但大量占用耕地、存在渗滤液下渗风险等制约因素,已经使其进入了瓶颈期和转折期。焚烧作为主流方式,获得了广泛推广。根据国家相关规划,全国生活垃圾焚烧能力2020年将超过40万吨/日,2025年可达50万吨/日。
 
  就现阶段而言,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%,焚烧的占5%。填埋已经临近瓶颈,焚烧又遭遇邻避困境,左也不是右也不是,如此巨量垃圾的最终归宿在哪里?
 
  以出镜率颇高的上海为例,超过2300的人口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工业垃圾,可谓“垃圾围城”的典型代表,全上海的垃圾处理厂超负荷运营,仍然力不从心,故而起了歪心思,搞起了对外输出。其实,上海也是城市垃圾处理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。
 
  但处理能力不足,不能成为以邻为壑的理由,着眼于提升处理能力,攻克研发最新无害化技术,提升垃圾焚烧透明度,做好垃圾“减法”才是“十三五”生态环保的题中之义。
 
  有何危害?
 
  数量暴涨,又无处可去,如此一来,城市垃圾所带来的危害,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阻碍。
 
  具体而言有哪些危害?占据大幅耕地、污染地下水源、土壤重金属污染、污染局部大气环境……更有甚者,不但污染环境,更直接夺人性命。去年发生的深圳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就是最好的证明,敲响了垃圾围城的警钟。
 
  2000年开始试点垃圾分类的八大城市,在16年后仍旧还是试点。按道理讲,民众环保意识已经大幅提升,国家政策法规也多次强调,缘何一个垃圾分类仍旧蜗牛般,慢吞吞,无建树,值得深思。
 
  再继续深度思考,或许,垃圾围城的真正危害,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个人的危害或一座城的悲哀,而是一个国家的兴衰。

  小编发言
 
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过:“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,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”。
 
  但亚里斯多德怎么也不可能预料到,2000年后的城市建设成这般模样,给人们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,也带来更多难以估量的垃圾。
 
  当然,为了更好生活,人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,“《吕氏春秋》有言:万人操弓,共射一招,招无不中。”对于垃圾处理的现状,在国家及地方政府、社会企业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,只会越来越好。